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再写 一九四九

一九四九,我陌生的年代
淌着了许多中华同胞的血和泪

一九四九,我未知的时代
渡过了晦涩,恐惧,彷徨的人心
画下婆婆奶奶手中的辛酸斑点

一九四九,我未能全解的数字
借了爷爷公公的汗与泪
在您们的脸上
写下了永不能磨灭的感人纹路

一九四九,我永触不及的数字
只有让我站在您们的故事旁
默默地守候,静静地倾听
为您们哀悼,感怀
您们的悲痛,哀嚎,期盼

一九四九的故事
促使中华同胞不绝的足迹
遍布世界各地 皆因一九四九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重温。送行者

大悟,一个甘受生命无数变化又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尽管,一份在日本人眼中极卑微的职业,
在他的生命里却画上了多姿多彩的生命线。

说真的,我欣赏大悟的勇气。
从初次的抗拒,疏导内在的恐惧、抗拒,
一直到认定这份没有传承着的职业为终身职业。
可说是一分难得的勇气,不可磨灭的志气。

最近,翻阅着《与死神喝下午茶》。
里面有一篇章说着,仪式的意义。
很赞同作者对现代人看待仪式的态度,
如果我没看过这本书,我也是他说的一分子。
对时代不闻不问;对身边的一切漠不关心,
这真是现代年轻的特征之一。

虽说,我对此一特征并不认同;
偏偏自己又被它牵着鼻子走。
有时真的想问问自己:
是这时代的关系么?
是所有青年的习性么?
是我们太安乐了么?
还是。。。。。?
问题未能迎刃而解;
反则,以愈陷愈深达至不能自拔。

所以,我羡慕大悟的憨直、不惧畏难的个性。
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才能体悟出当中意义。

每一次看送行者的体悟都不尽一致,
下一次我能参透什么呢?
没有一定的答案,只能学着活在当下。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初会《一九四九》

开心的日子总会来临。

放下了考试的忧急,带着比平时更平静的心,
与交织频现的雷电、浩荡滂沱的风雨,
为今天《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掀开序幕。

雨,为成千上万的一九四九的灵魂流下汲汲热泪,
哀悼、追思、嚎哭声,响彻整个平静的夜晚,
穿透着八打灵各个街道。

感动的心情,从开始至末端不停地,回旋。
龙应台阿姨,掏心、恳切、谦卑的为与会的我们,
细细解说这些庞杂、混乱、焦虑的每一则真实故事,
一九四九的舞台,搬上了狭小的讲台,
活现在我们的眼前。

小小的礼堂,已被一幅幅极快掠过的画面填满。
略现的笑声、不平的心绪、悸动的思绪、担忧的眼神,
被生动的词汇、振振的眼神、幽默的语气、关切的表情
深深的牵引至一九四九现场,为当时的勇者、壮士、
无名小卒,放下这高傲、愚痴、未解的身段,弯下了腰杆。

羡慕龙阿姨对社会的关切、对历史探索、探究的真诚,恳切态度;
惭愧,自己没有此动力,也不曾启发过这小小的引擎,
让它活动活络起来。

讲座会末端,拿着龙阿姨的《野火集》,站在她跟前。
咫尺的距离,让我偷瞄了她两眼;
这为我尊敬的,仰慕的人,就在我的0距离视线内。。。
倏然,龙应台阿姨亲切的,望了我一眼,
不知何以回应,惟有傻笑。

一场回忆式,追念式的讲座;一群不曾被提起的先人,
随着冷酷的时间,默默闭幕了。

讲座会过后,默许。
如龙阿姨所说:愿把自己化作一小小烛光,照亮自己,
照亮别人,照亮四周一切,甚至未及的各个角落,
直至,烛芯化成灰烬,不得燃起的一刻。
轻轻地把眼睛,闭上,微笑。
就算,走完了这段人生道路;
不管坎坷,险徒历经,
只为任务,使命的实践。

2009年11月3日星期二

《五柳先生传》读后感

由于我的中文水平只限于小学程度,所以,我更要比别人努力一百倍,尝试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来参考多些书籍;一则免于又再误解文中意,再则希望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篇仅一百七十三字的文章背后,到底蕴含着何等意义?
初阅《五柳先生传》加上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我觉得他是一位坦然、自在、不为荣华、名利、地位汲汲追求的人。相反地,它追求的却是内在的自然、平淡、简单、纯朴的生活与本性。这点可在文中的“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和《陶渊明传》中萧统以:“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来形容陶渊明。
当中,我们可轻易看出陶渊明是一位物欲淡薄的人。即使,身体受着的饥饿和痛苦的煎熬,他也没有因此而感觉难过;反之,他那“好读书,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和“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坦然的性情,却是他心灵深处的真正追求。
文中的两个“志”字,更确定了他对于阅读、赋诗、写文章的志趣和志向,超于外在名利和物欲所赋予的一切感受。
最后,他更进一步写道:愿“以此自终”。这就是他高昂的志气、高尚的品德,以及终究不变的志趣和志向吧!
其实,除了《五柳先生传》之外,我也略略阅过陶渊明先生著的一些诗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首〈杂诗~ 四〉中,他所提出的人生观点: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玄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这首诗深深地扣动了我的心,更让我对陶渊明先生的高尚品行另眼相看。诗中,他不但以“冰炭”叙述,他本人面对名和利的淡薄看法;更进一步道出:人终须趋向死亡的真实现象。
诗中陶渊明先生的心情与“五柳先生”的性情很相近,而且都是爱好自然、不受约束的人,也说明了陶渊明与“五柳先生”的真正关系。

街景

熟悉的街景
和蔼的建筑
亲切的花树

是安全感的驱使
让放任的心
开过 这最熟悉
最亲切
最和蔼 街道

牵起了 我的快乐
喜悦
欣慰
悲伤
忧愁 道路
在您与我最多忆记的地方
逍遥疾驰

让无数羡慕的眼光
滑过 你与我的身旁
闻过 你与我笑声的 回响
拎起 同属您我身边曾留下的影子

划过 一道又一道的彩虹
写着 一首又一首最动人的诗
点燃 一支又一支耀眼的烛光
开往您与我最深邃的 隧道
安然的 静悄的
停留在彼此 沉默的时光里